8月26日上午,由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杨柳勇领衔的金融系22位教授、学者,在市金融办主任林仙云的陪同下到我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。行领导毛松国行长、杨海平副行长接待参与活动。
作为区域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普惠金融积极践行者,我行从2013年始围绕创业普惠、便捷普惠和阳光普惠三大目标,积极开展了网络覆盖、基础强化、扶贫帮困、感恩回馈和创新升级五大行动,努力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(社区)、综合金融不出乡镇(街道)的服务体系得到了广泛认可。杨副行长从普陀经济情况和我行支持地方发展出发,重点向与会者介绍了近年来我行普惠金融推进情况、主要做法、亮点工作及成效,详细介绍了我行在支持海岛百姓职工养老保险转轨、支持远洋渔业、展茅鱿鱼加工业等方面推出的特色信贷产品。
听取了杨副行长的详细介绍,大家对我行养老贷产品推广、农村金融体系顶层设计、移动支付问题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。随着普陀区失地农民转轨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,普陀农商行因地制宜,及时推出的幸福阳光养老保险贷款,为3000余名失地农民解决了融资难题,此举得到了政府、百姓的一致认可,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巩固。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样化的支付、理财方式融入生活,给传统网点业务带来较大冲击。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方向、市场定位、产品研发等问题更值得深入思考。
最后,教授们纷纷表示:交流活动让大家从实践的角度,丰富了理论知识,收获颇多。普惠金融作为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惠民工程,覆盖面广且具有持续性。普陀农商行在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、因地制宜开发支农支小新产品、优化网点布局、丰富支付渠道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值得推广学习。而这些举措不单单表现为具体的数字或推出的某个产品,而是普陀农商行全体员工深入基层、贴近百姓,用优质的服务、真挚的营销而获得的客户认同感和归属感。随着金融市场竞争不断激烈,给农信系统也面临着巨大考验。既是考验也是机遇。普陀农商行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,时刻履行支农支小的普惠金融责任,用“微小”的服务赢得更“大”的认可。